導 讀
醫(y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病人時使用的物品處理不當會發(fā)生醫(yī)院感染,使用消毒劑不當同樣引起醫(yī)務人員和病人發(fā)生某些疾病。正確地選擇和使用消毒劑是做好醫(yī)院清潔消毒工作的基礎,是預防和控制醫(yī)院感染的有效途徑,是保護醫(yī)務人員身心健康、保證病人診療安全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為了預防醫(yī)院感染,更好地保證化學消毒液的消毒效果,須選擇正確的消毒方法以及正確的使用消毒劑。
消毒是指用化學、物理、生物的方法清除或者殺滅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達到無害程度的過程。按消毒液平的高低分為:高水平消毒、中水平消毒和低水平消毒。
消毒液是用于殺滅傳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達到消毒或滅菌要求的化學藥物。按照殺菌作用強弱,可將化學消毒劑分為高效消毒劑,如戊二醛、過氧乙酸、二氧化氯、含氯消毒劑、環(huán)氧乙烷等;中效消毒劑,如乙醇、異丙醇、酚、碘伏等;低效消毒劑,如苯扎氯銨、苯扎溴銨,氯已定﹙洗必泰﹚等。
臨床上消毒液的使用存在許多誤區(qū):
濃度越高的消毒液消毒效果越好;
各種消毒液混合,會讓消毒效果大大增強;
消毒次數越多越好;
消毒液可以通用;
等等。
如何才能做到正確地使用消毒劑呢?
首先,消毒液使用應結合不同病原體的抗力特點,了解各種消毒劑的理化特性,排除消毒物品表面有機物的影響,針對不同的消毒對象,選擇不同的作用時間和有效使用濃度及消毒方法﹙浸泡、擦拭、噴霧、熏蒸等﹚;
其次,要了解消毒劑的理化特性、正確的使用方法、有效使用期限及作用時間;對有揮發(fā)性或易分解者宜新鮮配制,避光密封保存,并定期檢測;
最后,需要牢記的是可以選用物理方法消毒、滅菌的物品都應首選物理方法,盡量減少化學消毒劑的使用;使用消毒劑前一定做好物體表面的清潔,保證消毒劑發(fā)揮良好效果。
不規(guī)范地使用化學消毒液不僅對人體對健康帶來不同的危害,還有研究表明:細菌對消毒劑可能存在耐藥性,不合理地使用消毒液、消毒劑的濫用、處理方法不當及用量不足等均會導致耐消毒劑病原體的出現。
上一篇:消毒液該如何正確選擇-漓峰